因为对数据有着特殊的感觉和兴趣,我先接触了MySQL数据库,而MySQL数据库又大多在Linux系统下配置运行,故而又对Linux这样一个开源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在我眼里,Linux系统不仅仅是一套操作系统,更是一个可以让我接触到更多数据的平台。我想,在讨论Linux系统学习之前,先说说自己对于开源和数据的认识和兴趣的由来吧。

  独立的一个符号或一组数据,或许没有什么可以认真推敲的意义,可当几十万条甚至几亿条数据摆在自己面前时,这些数据已经不单单是一堆无意义的符号而已了,它们可以描述一类人的性质,可以体现一类人的心理,可以描述顾客对于产品的大致态度,可以预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,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公司发展策略,也可以单单为了知道而知道的快乐。对于我而言,知道相比于无知更快乐,虽然都很重要,但对于我而言,知道数据本身比知道数据来源更值得推敲。数据的来源,体现一种天生的属性,是静态的,而数据本身却是一个个体或组织后天发展的属性,是动态的,或许会有介入,但是,介入之后的不同,数据本身不也能体现介入的目的吗?了解了数据本身,也就了解了数据背后的意义,这是一种“知道的快乐”,也是数据本身的魅力。

 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,无论什么产业,都希望使用“互联网+”的模式来升级自己的产业结构,在考虑当前设备和技术成本的前提下,这样一个开源平台无疑就是众多互联网行业以及传统行业的首选。而在这样的背景下,Linux的相关技术人员也会有比较多的就业机会,这也是选择学习Linux的现实考量。

  回归正题,相信很多自学的人,在自学的过程中,会有一些懊恼的事情,比如,学着学着就忘记自己该怎么学,或者,学着学着就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有什么用。下面,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自学的想法。

  其实,学习就是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,不同类别的学习无非是在增加自己的知识体系类别,只是在知识架构里填入不同的知识。自学Linux,相比于在学校和培训机构学习而言,难度自然不需要赘言。但是,任何自学的人,在学习过程中,遇到的最困难的事,不是没东西学不知道从哪里学,而是不知道自律不知道坚持。就算是再好的知识架构,没有知识填充,也只是空架子,更谈不上形成知识体系。所以,我认为而且我会去完善我的想法,自学的重点有两点,第一,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,将学到的知识点填入框架中,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;第二,有计划并坚持学习,能够不断有知识点可以往知识架构里填充完善,能够早日完成知识体系的搭建。这两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动态的,是一个“建立架构-填充知识-发现不足-修改架构-填充知识”逐渐循环完善知识体系的动态过程。

  在以后的学习中,我也会不定时地发表博客记录自己学习的进程和心态变化,希望所有对Linux有兴趣并且开始学习的人都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!

  最后,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感受比较深的两句话。

  “生活并不是为了成功,成功也不是人的固有属性,为了成功而去追求成功,那生活就不叫生活,而是折磨,成功变成了指令,人也就变成了机器。”

  “追求技术不是为了造就成功,而是为了享受生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