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注册
当前位置:1313e > 默认分类 >正文

量子工程绘图纸上的起始点,华人科学家为量子技术开辟新领域

从无法破解的网络到地震传感器,研究人员寄予了量子技术无限厚望,但所有这些都取决于能否建立并控制量子系统。

而近期,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新方法[1],向希望迈进了一步。4月28日发表在《自然》杂志上的论文[2],展示了如何将多个分子同时转化为单个量子态,而这是量子物理学的重要目标之一。

物质的基本状态之一被称为玻色-爱因斯坦凝聚:当把一组粒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时,它们呈现出一种量子状态,整个群体表现得像是一个单一的原子。这种情况操作难度高,但当它发生时,可能会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。

几十年来,科学家们已经可以用原子做到这一点,但他们真正想要的,是用分子也能够达成同样的目的。该方向的突破可以为多种形式的量子技术奠定基础。

但由于分子比原子大,且有更多活动部件,大多数尝试只能以失败告终。芝加哥大学物理系金政教授表示,原子是简单的球形物体,而分子可以振动、旋转、带磁性、控制难度高。即便如此,分子能做更多不同的事情,使得它们更有用。
 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图1|金政教授(来源:芝加哥大学)

芝加哥大学金政教授研究组,利用实验室里的一些新功能,从去年开始尝试在实验中增加两个条件。

首先是将整个系统进一步冷却到10纳开尔文,只比绝对零度 (零下273.15摄氏度) 高出一点。然后他们将分子放入一个可以爬行的空间里,将它们钉平。

金政教授表示,通常分子想要向各个方向移动,如果允许它们这样做,那么稳定性就会大大降低。而如果限制了分子的活动范围,使它们处于一个二维平面上,它们就只能朝两个方向运动。

实验后得到了一组几乎完全相同的分子,它们以完全相同的方向、相同的振动频率、相同的量子状态排成一列。
 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图2|分子成功汇聚为玻色-爱因斯坦凝聚的图像(来源:金政研究组)

科学家们将这种分子凝聚态比喻为一张原始的量子工程绘图纸,表明该实验是一个理想的起点。

截至目前,他们已经能够在这样的状态下,将几千个分子连接在一起,并开始探索其潜力。

金政教授补充说,以传统方式思考化学,人们会想到是一些原子和分子的碰撞,形成了一个新的分子。但在量子系统中,所有的分子呈现出集体行为,这为探索分子如何共同反应从而成为一种新分子,开辟了全新途径。

 

参考链接:

[1]https://news.uchicago.edu/story/long-awaited-breakthrough-uchicago-scientists-harness-molecules-single-quantum-state

[2]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86-021-03443-0

 

声明:此文出于传递高质量信息之目的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所有图片的版权归属所引用组织机构,此处仅引用,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62202241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最新评论

欢迎您发表评论:

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

登录